当前位置: 首页 >> 全国职教信息 >> 正文

    高分读高职有何不可

    发布日期:2023-09-25 10:01:29 作者:  编辑:管理员    点击:

    发布时间:2023-09-25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3年09月25日 07 版

      又是一年开学季。经过高考的洗礼,很大一部分学生步入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就读。其中,部分学生高考分数超过了本科线,但最终选择高职专科就读。“高分读高职”现象,也引发社会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对分数的“浪费”,也有人认为职业教育不该被轻视,掌握一门一技之长没什么不好。

      为此,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门走入安徽、湖南、湖北、山东4省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对话这些“高分读高职”的学生,了解他们“不走寻常路”背后的心路历程。(见本报9月11日报道)

      通过采访不难发现,对很多学生来说,选择高职并非一时兴起的冲动之举,而是自主意识的充分表达。有的学生之所以选择去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园艺技术专业,是因为儿时就喜欢看园丁修剪花花草草,接触生物学科后,更是对植物杂交、嫁接、组织培养等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学生之所以报考让很多人“敬而远之”的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是因为他内心深植生命关怀的“小情怀”,希望为殡葬业提供更多文化和伦理支持。

      过去,很多人高考后,都会“按分数选专业”,仿佛考了高分不报热门专业就是某种“浪费”,更遑论“向下兼容”报考高职院校了。其实,这种看似稳妥的做法,反倒是一种自我设限的非理性选择。选择什么专业、确立何种志向,更多应该是看自己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前景如何,而不是盲目被各种热门专业排行榜推着走。现实中,因为专业不合适“越学越emo”,最后不得不退学重考或是费尽心力转专业的情况,并不少见。这不仅耗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对于年轻人的上进之志也会形成磨损,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打破这种思维惯性,敢于“高分读高职”。每个人的兴趣点和特长各不相同,有人更适合做学术,有人则是“技术派”,他们共同构成了人才图景的参差百态,不应该有什么高低之别。对于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来说,这些年轻人早早发现自身志趣的现象,也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事实上,除了既有偏见,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将职业教育纳入备选项,还是因为不够了解。为此,不妨进一步探索普职融通模式,加强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教育合作,让普通高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职业技术类课程,尽快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如此,也是在将试错过程尽量前置,助力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至于临到选专业时还是“一脸懵”的状态。

      “高分读高职”的选择背后,也有着相当理性务实的考量。要看到,所谓的“高分”,是相对而言的。湖北襄阳一位考生的情况就较为典型。他的高考成绩虽然超出本科批次线(物理类)45分,可是只够上一所民办本科学校。考虑到那里动辄数万元的学费,以及未必有优势的就业前景,他清醒意识到:在排名靠前的公办高职院校中,选一个自己感兴趣、同时相对好就业的专业,其实性价比更高。这种综合考量下的理性选择,更符合自身实际状况,也更具现实感。

      在采访中,“就业”是学生提及最多的高频词汇之一。有盼头、有奔头的就业前景,构成了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吸引力。这说明,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目标,校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关键还是要让职教真正“香”起来。当职校走出来的学生有体面的社会地位和光明的就业前景,人们自然会“用脚投票”,所谓“高分读职校是浪费”“去职校没前途”等偏见也会逐渐失去市场。

      以就业为导向、应用性强,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职业教育要提升自身吸引力,还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加强产教融合方面,探索更为顺畅、深入的合作模式。当学生能在职校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有机会到一线企业进行高质量实习,与“业界导师”展开深度交流,他们的职业素养也能有所保证,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更多青睐。如此形成正向循环后,便会有更多优秀生源选择职业教育的路径,“高分读高职”的情况也就不再稀奇了。


    任冠青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山东省学校安全问题"随手拍"
版权所有@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地址:山东省单县开发区学院中路|招生办公室:0530-4682038,4682198 |党委办公室:0530-4682009,4682004|鲁ICP备12013444号

鲁公网安备 37172202371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