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类高职院校如何讲好思政大道理
深耕特色是行业类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如何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行业类特色,讲好思政大道理?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提质增效。近年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宣传部、学工部、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等通力配合,遵循“大思政课”建设工作规律和运行逻辑,围绕高职院校协同育人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学校办学特色,突出“红”的底色、“职”的本色、“专”的特色、“活”的亮色,构建“大思政”育人新生态,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强化“红”的底色
构建“大思政”育人机制
学校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对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育人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全校上下统一思想,整体谋划,在职教学子中筑牢“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价值导向,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自信,强化高职院校育人“红”的底色。
学校“大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和指导“大思政课”建设,制定“大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校领导“八个一”联系点及处级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等系列文件,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学校以陕西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建设为契机,以陕西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陕西省“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擦亮铁色文化品牌、赋能铸魂育人使命”等“大思政课”建设项目为抓手,努力推进建设落地落实。
彰显“职”的本色
打造“大思政”教学团队
学校实行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赴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行业企业开展实践研修制度,引导全体教师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理想、职教文化等融入教学,善用职业教育文化涵育学生,打造专业化思政课教师团队、融合化同向同行团队、常态化名家引领团队,彰显高职院校育人“职”的本色。
近年来,学校陆续出台了引导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互兼互聘、融合联动的多个文件,打通多元思政资源,将党建、学生工作、团学及校友工作队伍深度整合,构建联动协同、相互促进的育人队伍。常态化开展“大练兵”“课程思政 陕铁行动”等教学展示活动,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发展。推进全校教师“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结合行业特色和办学特点,选聘铁路企业劳模、专家、优秀校友等担任思政课客座教授、兼职教师,以铁路发展历程讲述新中国辉煌历史,激发学生投身铁路建设发展、奋力拼搏争先的使命担当。
提升“专”的特色
研发“大思政”教育资源
学校在各门课程中融入专业元素,开设与学生专业学习、未来就业行业相关的特色选修课,并建设10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设计了专业背景文化视觉识别系统,包含校徽、校旗、校歌和网络思政卡通人物“铁小匠”,营造专业文化育人氛围。多方联动,强化协同,研发接天连地、磅礴大气的“大思政课”教育资源,提升高职院校育人“专”的特色。
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深入铁路施工企业,了解学生未来就业行业企业的需求与文化,在思政小课堂上融入职业元素,展现铁路发展的宏大背景、鲜活实践和生动现实。全面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在必修课程之外开设“高铁中国”“文化陕西”等选择性必修课,邀请劳模、优秀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一道,从铁路发展、文化传承角度铸魂育人。依托陕西高校“大思政课”建设项目——“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项目”,与人民网文华在线共建了集建设、学习、交流于一体的多元化资源平台。
增添“活”的亮色
建设“大思政”实践平台
遵循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的特点,建成包括3个展览馆、30个专业实践基地在内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组建学生讲解团队,让学生从“我来学”转变为“我来讲”。与校外单位合作共建14大类、95个“大思政课”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职教环境中拓展教学场域。开发“行走的思政课”,使“大思政课”教学理念落地见效,增添高职院校育人“活”的亮色。
学校结合类型教育特点,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融入铁路行业企业文化,紧扣时代脉搏,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回应学生需求,探索铁路行业类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着力培养热爱铁路、服务铁路、奉献铁路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校内外建设了中国铁路发展史馆、窦铁成事迹展览馆等“三馆两廊”实践基地,开展特色实践教学,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和使命担当。
此外,学校依托陕西省重点马院培育单位与省级名师工作室项目,坚持“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校”,搭建“大思政课”共建共享平台。学校举办全国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教育部统编课件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等大型活动,通过教师交流、结对帮扶、联合申报、一体化成果展示等,促进同类院校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作者:焦胜军,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