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 校企协同 项目驱动 治理赋能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按照“人尽其才、共生共长”的理念,通过塑造“一个愿景”、完善“四项机制”、实施“四项计划”,聚焦产业重构“车路云网图”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团队能力,实施基于智慧环境的模块化教学,开展协同中试等技术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等社会服务和标准输出的国际交流探索,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系统设计,“四个典型”重塑团队愿景
1.党建引领、跨界融合,“系统设计”厘清建设路径。团队建立党支部,以“规模恰当、结构合理、分工明确”规范团队构成,以“立德树人、改革创新、示范引领”明确团队使命,以“师德高尚、能力突出、成果卓著”塑造团队愿景,以“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学习创新”强化团队精神,以“以生为本、融合共生、追求卓越”沉淀团队文化,有效推动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助力实现团队具体目标。
2.以德为先、过程为要,“四个典型”重塑团队使命。团队将德行建设摆在首位,打造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探索专业“大思政”育人格局,立志成为“跨界融合型专业建设的典型、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典型、教学标准与资源建设的典型、伴随民族企业‘走出去’的典型”。
校企协同,“四项计划”提升团队水平
1.专家领衔、双向融入,“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模式。团队实施“企业专家领培、教师主动对接”的方式,教师不定期开展调研访谈等工作,以教科研项目为“纽带”,将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联结在一起,每年在科研项目申报等节点邀请企业专家“把脉问诊”,平时双方通过授课、讲座等方式线上线下保持沟通。
2.教师主体、分类培养,“四项计划”提升团队水平。为推动学校教师水平提升,团队每年定期推进“四项计划”,即:实施“研修访学计划”,提升课程开发能力,促教师成“开发师”;实施“教法改革计划”,提升模块化教学能力,促教师成“名师”;实施“企业轮训计划”,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促教师成“技师”;实施“科研创新计划”,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教师成“工程师”。
项目驱动,“四个工程”激活团队潜力
1.适当倾斜、揭榜挂帅,“项目驱动”锻炼团队能力。团队为成员争取了教研教改等“专项”支持,利用项目驱动团队成员能力提升,在国家、省级重大项目中实施团队协同作战,鼓励青年教师“揭榜挂帅”,团队内部设立了“科研监督官”“教改委员”等角色,构建系列“课程、教材、竞赛、科研”小团队,团队业务能力显著增强。
2.主动担当、团队协作,“四个工程”激活团队潜力。团队结合实际任务构建了“四个工程”,即:“协作共同体建设工程”,牵头“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协作共同体”工作,开展系列校校、校企合作活动;推动“模块化课程体系工程”,组建行企校团队开展产业匹配调研,探索“课证融通”、构筑“智慧教学”;开展“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合作企业围绕技术改进、技能培训等开展系列活动,横向收入不断增加;探索“国际交流能力孵化工程”,服务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地企业“走出去”,形成了“中文+技能”培训能力。
治理赋能,“四项机制”保障团队发展
1.数字融入、精准评价,“治理赋能”创新管理方式。团队依托学校“三可视一精准”大数据分析平台中教师发展可视化平台,建立了过程性评价模型,有效实施管理和建设。一是实时监控过程,从教师管理系统中提取团队成员个人数据,精准刻画团队成员个人特点、教学水平、科研圈层和团队建设完成度;二是实时预警偏差,对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对偏离建设进程和成果产出要求的偏差进行实时预警;三是实时反馈结果,依据设置的时间节点以及团队建设进度,实时反馈团队建设完成情况,形成诊改报告,制定诊改方案,完成诊改调控。
2.质量控制、诊断改进,“四项机制”保障团队发展。团队建立了全面质量控制机制,一是“成果导向机制”,以成果产出确定任务完成与绩效考核;二是“项目协作机制”,集中优势力量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推动校内协作,争取支持,推进建设;三是“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年度计划与目标,分解数量、质量、绩效、成本等各项指标,实行动态调整;四是“实时跟踪机制”,项目建设实施“甘特图”“白板”管理,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和建设目标。
经过3年建设,团队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团队协作能力明显增强,成员教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成长为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文系第二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课题编号:ZH2021090101]阶段性成果)
(陈标 欧阳波仪 程美)